江苏太湖湖泊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新闻公告
湖泊内源磷污染控制研究取得新进展
作者: 太湖站 更新时间: 2016-12-29

      控制湖泊水库内源磷污染的重要性已在国内外学者中达成共识,而原位钝化技术是一种优先考虑的方法。原位钝化技术典型的理论基础是:利用钝化剂控制沉积物内源磷释放,进而降低上覆水体中生物可利用磷,抑制蓝藻生长根据该思路,原位钝化技术成功应用的例子在国际上已有报道,例如对荷兰Rauwbraken湖和De Kuil的修复。然而,也有一些研究表明原位钝化技术并未能有效控制水体富营养化,从而对钝化技术的实用性存在一定程度争议。 

  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江和龙课题组的王昌辉等研究人员重点研究方向之一即是探究原位钝化技术潜在的不确定性。在明确常见理化因子(有机质、老化作用等)对钝化技术的有效性无实质性影响后,根据国际上关于各种钝化剂的研究报道,进行综述研究,发现原位钝化技术的应用缺少有关钝化剂影响湖泊中生物可利用磷特征的理论基础。在该科学背景下,进一步开展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常用钝化剂(给水厂铁铝泥和镧改性膨润土)对沉积物中蓝藻可利用磷的削减率低于58%,尽管该技术对沉积物中磷释放潜力抑制率高于75%;浮游藻类仍可以利用沉积物中部分NH4ClBDNaOHHCl可提取磷,而目前文献报道的钝化剂控磷主要机制是将沉积物中NH4ClBD可提转化为NaOHHCl可提取磷。此外,研究还表明蓝藻沉降会通过改变系统pH、有机质和溶氧等环境条件,降低固磷剂固磷效率,进而削弱原位钝化技术的效果。因此,在光照限制不显著的浅水富营养化湖泊中(如沉积物易悬浮),浮游生物可能会直接利用沉积物中磷进行生长;依靠现有原位钝化技术控磷来实现浅水湖泊蓝藻滋生的抑制有不确定性。因此,浅水湖泊内源磷污染控制应考虑沉积物中生物有效磷。 

  上述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江苏省青年基金和中科院创新交叉团队等项目的资助。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Water ResearchScience of Total EnvironmentCritical Reviews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SCI期刊上,研究为湖泊内源污染控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论文链接: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4313541630896X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48969716305071 

  http://www.tandfonline.com/doi/abs/10.1080/10643389.2016.1200330 

  http://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1356-015-5209-9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301479715300517

版权所有: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 京ICP备05002838号-58
Email: thl@cern.ac.cn TEL:010-52456666 技术支持: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 •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