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太湖湖泊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新闻公告
风速下降对浅水湖泊富营养化影响研究取得进展
作者: 太湖站 更新时间: 2018-08-09

  气候变化是影响湖泊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前关于气候变化对湖泊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大都仅重点关注温度或者降水的改变,往往忽略了其他因素,例如风速的变化。多源气象资料显示近年来全球近地面风速显著下降是当前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浅水湖泊,尤其是大型浅水湖泊,极易受风浪扰动影响造成水柱混合、引起底泥悬浮、改变水-泥界面等溶解氧含量,进一步影响浅水湖泊中多种理化过程。但目前我们还不清楚大型浅水湖泊生态系统如何响应风速的长期变化。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下,湖泊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团队秦伯强课题组以我国第三大淡水湖太湖为例,通过高频原位观测、长期定点观测以及室内实验等手段,研究了风速下降对太湖水体富营养状况的影响。气象观测资料显示:太湖地区近年来全年风速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主要表现为中高风速(>3 m/s)出现频次显著下降。同时,每月日平均风速<3 m/s的最大持续天数显著上升。由于太湖污染严重的北部湖区底泥受风浪扰动的临界风速约为3-4m/s,因此太湖地区中高风速的下降将有利于增加太湖水柱的稳定性。 

  太湖历史观测资料显示水柱中溶解性营养盐浓度及其与总营养盐浓度的比值均与年平均风速、每月日平均风速持续< 3m/s的最大天数显著相关。结构方程模型表明太湖地区风速变化能显著影响水柱中营养盐浓度(尤其是溶解性营养盐浓度),并进一步影响水柱中藻类生物量;而其它因素如降雨、气温等对水体中营养盐及叶绿素浓度的影响较弱。 

  太湖属于大型浅水湖泊,通常认为水柱常年处于混合状态。但根据高频观测资料显示,太湖水柱在低风速期可能出现短暂的分层现象并引起湖泊底部缺氧甚至厌氧,尤其是在生产力旺盛的夏秋季节。随着风速下降,太湖梅梁湾底部夏季溶解氧日最低值2007-2016年间呈现显著下降趋势。 

  基于上述分析结果可以推论:太湖地区风速下降可能增加水体稳定性,导致湖泊底部缺氧厌氧的概率增加,从而有利于底泥中有机营养盐降解矿化并向水柱中释放,增加水柱中溶解性营养盐的比例。上述推论在室内模拟实验中得到验证。 

  传统观点认为,在浅水湖泊中风浪扰动能显著增加水柱中营养盐的含量,营养盐释放量在一定范围内与风速呈正相关。同时也有研究表明,风浪扰动引起悬浮的营养盐形态主要以颗粒态为主,而能被藻类直接利用的溶解态含量变化不大,并且水柱中营养盐含量随着风速减弱、颗粒物沉降而逐渐降低。我们的研究认为随着风速下降,尤其是低风速持续时间延长,湖底间歇性缺氧/厌氧的概率增加,更有利于浅水湖泊中底泥溶解性营养盐的释放,从而加重水体富营养化。上述研究成果发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Climatically-modulated decline in wind speed may strongly affect eutrophication in shallow lakes, 2018,645:1361-1370 

  全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48969718327001

版权所有: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 京ICP备05002838号-58
Email: thl@cern.ac.cn TEL:010-52456666 技术支持: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 •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